内阁中公开冲突,最终殷士儋也被迫离开内阁。至此,除了张居正,旧辅几乎都被高拱排挤出去。
高拱不仅对阁僚施压,还对曾经的政敌徐阶及其党羽进行了清算。他先是将海瑞从应天巡抚调任南京,不久后又逼迫海瑞告病归家。高拱还撤销了徐阶任期内的多项政策,包括对先朝受冤官员的平反与抚恤。在刑部、大理寺的例审中,高拱试图干预王金一案,最终以减轻刑罚结束。此外,他对徐阶的下属也采取了报复措施,如故意拖延他们的晋升,甚至将其贬至偏远地区。
对于徐阶本人,高拱更是展开了持久的攻击。他上疏揭露徐阶在家乡的不当行为,指责其纵容子弟横行乡里,大肆敛财。高拱还唆使言官不断追论徐阶,最终导致徐阶的三个儿子被捕,财产被没收。面对徐阶的求饶,高拱起初态度强硬,但在张居正、李春芳等人的劝说下,最终决定给予徐阶宽大处理,释放其子并归还部分土地。这一举动表面上是为了安抚苏松乡绅,实际上也反映出高拱在权力斗争中对形势的灵活应对。
七、逐归乡间
隆庆六年(1572年),高拱的地位达到了顶峰,被晋封为柱国、中极殿大学士,然而,他的专横跋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高拱的门生韩楫、程文等人日夜在其门下奔走,滥用职权,人们对此普遍反感。高拱本人的清廉形象也开始受损,他开始抱怨生活拮据,暗示门生下属进献财物,这种行为逐渐引起了朝野的非议。御史汪文辉上疏讽刺时政,高拱怒而召见,将其贬往宁夏;尚宝卿刘奋庸和给事中曹大野也先后上疏弹劾高拱,指控他擅权报复、排斥异己、超拔亲信等罪状,但均未得到穆宗的采纳,两人最终被贬黜。
张居正与高拱的关系,从最初的相互欣赏与合作,逐渐转变为竞争与对立。世宗去世当日,徐阶仅召张居正共同起草遗诏,未通知高拱,这一举动埋下了高、张二人矛盾的种子。随着高拱在内阁中的地位日益巩固,张居正开始采取自我保护策略,避免直接卷入高拱与其他阁僚的冲突。张居正心中对于长期屈居高拱之下显然感到不甘,他暗中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结盟,意图借助内廷力量扳倒高拱。
穆宗病危之际,高拱、张居正及高仪等受召入内接受顾命,穆宗临终前紧握高拱之手,托付国事。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