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面对盘踞宁波普陀的倭寇,俞大猷率军发起进攻,却在半山遭遇伏击,损失惨重,此役虽挫,但俞大猷并未放弃。随后,他接连在吴淞、健跳所等地重创倭寇,逐渐扭转战局。在王江泾之战中,俞大猷巧妙利用援军,与倭寇展开激战,最终大胜。然而,战功却被赵文华、胡宗宪等人抢夺,俞大猷本人则因之前金山之战的失利而遭贬,凸显了朝堂内部的复杂关系。
在倭寇势力不断增援、四处肆虐的情况下,俞大猷与副使任环紧密合作,于陆泾坝重创敌军,迫使倭寇向海外逃窜。随后,两人又在三丈浦、莺脰湖等地连续阻击倭寇,迫使敌人节节败退,展现了卓越的联合作战能力。在三板沙,俞大猷更是亲自率军追击,不仅击败倭寇,还俘虏了其首领,进一步稳固了战线。
随着倭寇各路溃散,企图乘船逃离,俞大猷率领官军紧追不舍,于马迹山、荣山等地连续摧毁敌船,重创倭寇。在恶劣天气的帮助下,官军乘胜追击,不仅击沉敌舰,还迫使剩余倭寇登岸,最终在华亭陶宅镇将其围困。然而,正当官军准备最后的围剿时,遭遇倭寇的顽强抵抗。在夜幕掩护下,倭寇突围而出,与川沙洼的残余势力汇合,形势再度紧张。
面对倭寇的顽抗,俞大猷与副使王崇古率军入海,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在老鹳嘴,官军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海上对决,最终焚毁倭寇大船八艘,杀伤无数,彻底粉碎了倭寇的海上力量,为浙东的平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浙西战役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面对浙江沿海日益严峻的倭患,明朝廷决定调整军事部署,任命俞大猷为浙江总兵官,寄予厚望。前任刘远无功而返,使得浙西地区倭寇横行,民不聊生。俞大猷临危受命,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迅速稳定了军心,开始了对倭寇的全面反击。
上任之初,俞大猷便率军直捣倭寇巢穴,先后在西庵、沈庄以及清水洼等地取得重大胜利,重创倭寇主力。明廷见状,随即恢复了俞大猷家族的世袭特权,以示嘉奖。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极大提升了士气,也为后续的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巩固战果的同时,俞大猷瞄准了浙西最大的倭寇集团——徐海。精心策划之下,他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