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避难,而是亲自带领民众奋战在抗洪一线,连续三天三夜未眠未休,最终成功保住了3万民众的安全。他的勇敢和奉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士气,也加深了百姓对他的感激与信任。
在昆山县的五年任期内,吕兆熊始终坚持公正执法,对内肃清贪腐,对外抵御灾害,确保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他敢于为民请命,不仅惩治了危害百姓的赌博恶霸,还将那些贪婪的官员撤职查办,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吕兆熊的政绩和人品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被召回京城并获得晋升。当他离任的消息传出,昆山县的百姓自发聚集在街道上,哭泣着挽留这位深受爱戴的好官。百姓们的泪水和不舍,是对吕兆熊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他政绩的高度肯定。
后世的昆山百姓将吕兆熊视为神明一般的存在,表达了对他的无限敬仰。在清朝初年编纂的县志中,吕兆熊被尊为名宦,其事迹被永久记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三、边陲平叛乱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值明朝边境动荡不安之际,吕兆熊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被擢升为兵科给事中,承担起辅助皇帝处理军事奏章的重任。宁夏的叛乱如同一道裂痕,迅速蔓延至宁、陕等地,边陲告急,朝廷为之震惊。吕兆熊临危受命,前往边疆,发布文告,积极备战,打造武器,购置战马,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他应对危机的果断与智慧。
宁夏的叛乱源头在于致仕副总兵哱拜,这位蒙古鞑靼人以粮饷发放不及时为借口,煽动士兵叛变,杀害巡抚党馨与副使石继芳,夺取符印,与河套地区鞑靼部勾结,攻取河西四十七堡,使得局势急剧恶化,威胁到了西北的安定。吕兆熊深知,若不及时平叛,后果不堪设想。
三月初八,吕兆熊率领李如松、麻贵等精锐部队前往宁夏,采取迂回战术,未直接进攻叛军重镇银川府,而是先驻扎于相对稳定的灵武城,这里距离银川仅40公里,隔黄河相望。在灵武城,吕兆熊集结兵力,制定策略,等待时机。他拒绝了决黄河水灌城的提议,坚持认为应以减少百姓伤亡为原则,主张围而不攻,等待叛军粮草耗尽。
初夏的一天,叛军首领哱承恩带领200余精锐外出抢粮,落入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