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218章 范景文:明朝忠贞清廉之典范(3/5)
廷召用为太常少卿,负责掌管宗庙礼仪等事宜。然而,范景文的军事才能很快便有了展现的机会。崇祯二年(1629年),他被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出任河南巡抚。就在这一年,己巳之变爆发,边疆告急,国家陷入危机之中。范景文闻讯,毫不犹豫地率领麾下八千精兵响应勤王号召,出兵支援。尤为难得的是,这支军队的粮饷全由范景文自筹,展现了他非凡的领导力和对国家的忠诚。

    当范景文率部抵达涿州时,与其他四处抢掠的援军形成鲜明对比,他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他先是驻守京城大门,后又调兵至昌平,有效地稳定了局势,使远近百姓得以安心。范景文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民本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次年,即崇祯三年(1630年),范景文再次获得晋升,担任兵部左侍郎,负责在通州练兵。通州新设兵镇,士兵多为新募,面对这样一支未经战火洗礼的队伍,范景文展现出卓越的军事素养,他训练有方,使得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军纪严明,战斗力显着提升,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除了军事上的贡献,范景文在治理方面亦有建树。他曾向朝廷建议实行一条鞭法,即将徭役统一征收,由官方承担,百姓只需适当补贴费用,以公平购买的方式进行物资供应,避免设立官价导致的剥削。这一建议深得明思宗赏识,并被下令推广施行,作为长期政策固定下来,对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正当范景文在政坛如日中天之时,命运却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他的父亲去世。遵循儒家传统,范景文毅然辞官归乡,守孝尽孝,展现了他深厚的孝道精神。

    五、挺身而出

    崇祯七年(1634年)的冬天,范景文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之后,又晋升为兵部尚书,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的决策。在此期间,他多次调度部队,驻守池河、浦口等地,增援庐州,固守滁阳,面对每一次紧急情况,都能迅速做出反应,精准调度,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然而,因军粮问题与南京户部尚书钱春产生矛盾,双方相互揭发,导致范景文一度被明思宗降级处理。但因其在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