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廷认为尚之信难以驾驭,决定撤销尚可喜的藩王地位,撤藩的决定引发了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爆发时,平西王吴三桂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反清,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纷纷响应,连同靖南王耿精忠也加入叛乱行列。此时,尚可喜虽然年迈且身患疾病,但他坚决拒绝参与叛乱,继续效忠清朝。康熙帝见此情况,命令尚可喜留守广东,并晋升其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
在三藩之乱期间,广东地区面临严重的威胁,尚可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广东内部出现了不少将领响应吴三桂的号召,如刘进忠、祖泽清等人举兵叛乱,沿海群岛也纷纷起事;另一方面,广东之外的省份几乎都被叛军控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尚可喜坚守广东,有效地牵制了叛军主力,使其无法全力北上进攻清朝的核心区域。
在此期间,广东曾数度陷入危机之中,清廷派遣援军进入广东,但两次在江西受阻。广东的十个郡中已有四个失守,广州城也岌岌可危。为了激励士气,尚可喜甚至准备好了自杀的方案,以防城市落入敌手。为了表彰尚可喜的忠诚,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
在这一时期,尚可喜不仅需要抵御外部叛军的进攻,还要平定内部的叛乱。广东各地频繁出现叛乱,如博罗、河源、长宁、增城、从化等多个县相继发生叛乱。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尚可喜不得不分兵平叛,确保广东地区的稳定。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尚可喜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于是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在广州镇海楼上召集画师,为自己绘制了七幅肖像画,以此作为留给后人的纪念。尚可喜的坚定立场和对清朝的忠诚为平息三藩之乱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清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七、软禁而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趁父亲年老体弱之际,发动兵变围困了其父的府邸,夺取了广东的最高指挥权,并宣布响应吴三桂的叛乱。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尚可喜感到极度震惊与悲愤,他一度想要悬梁自尽,但在身边人的阻止下才得以幸免。尚可喜深知自己效忠清廷的决心与家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儿子的背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