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79章 熊赐履:从科举进士到内阁大学士(2/5)
书和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

    康熙四年(1665年),熊赐履被调入内翰林弘文院担任侍读。这个职位让他有机会更加接近皇帝,为皇帝提供学术咨询,并参与到国家决策之中。这段时间,熊赐履不仅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也在学术上取得了显着成就。

    康熙六年(1667年),熊赐履完成了他第一部重要的理学着作《闲道录》。这本书是他多年研习儒家经典和理学理论的结晶,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年,熊赐履向康熙皇帝进呈了一份长达万言的奏疏,这就是在清初政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万言疏》。

    在这份奏书中,熊赐履尖锐批评了当时清朝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四大辅臣推行的各项措施。他呼吁少年皇帝加强儒家经典的学习,特别是程朱理学,认为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熊赐履认为,只有通过弘扬儒家思想,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份奏疏显示了熊赐履深厚的学识和敢于直言的精神。这份奏书引起了康熙皇帝的高度关注,并对熊赐履的能力和胆识刮目相看。结果,康熙七年(1668年),熊赐履被授予秘书院侍读学士的职位,这标志着他在朝廷的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

    三、平步青云

    熊赐履的政治生涯在康熙年间达到了高峰。康熙八年(1669年),随着康熙帝成功清除鳌拜集团,朝政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也为熊赐履的政治地位上升提供了契机。熊赐履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政治才能以及对儒家理学的坚持,很快在朝廷中崭露头角。

    康熙九年(1670年),熊赐履被提升为国史院学士,这表明他在学术界和政界都获得了高度认可。不久之后,朝廷恢复了内阁制度,并另设翰林院,熊赐履被任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表明他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决定撤除云南、贵州等地的藩镇,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控制。熊赐履对于这一决定持有保留意见,他担心此举可能会引发叛乱。不幸的是,他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三藩之乱”随之爆发。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熊赐履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他积极协助清廷平定叛乱,尤其是在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