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他感到被背叛和欺骗。
乾隆帝对讷亲的批评非常严厉,他认为如果讷亲早些时候敢于直言,那么西南战事或许早就得到了解决,不至于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乾隆帝愤怒地质问,既然他与讷亲之间有着深厚的君臣关系,讷亲为何不能坦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乾隆帝看来,讷亲的沉默和隐瞒是导致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
乾隆帝认为讷亲辜负了他的信任与厚爱,认为讷亲的言论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乾隆帝对讷亲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他觉得讷亲作为自己倚重的大臣,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竟然选择了逃避,这种行为是无法容忍的。乾隆帝决定将金川战事失利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讷亲一人身上。
六、捉拿处死
金川之战的失利,确实让讷亲背负了沉重的责任。然而,乾隆帝对讷亲的处置,不仅仅是基于讷亲在战场上的失败,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乾隆帝深知讷亲并非军事指挥人才,却依然将他置于如此关键的位置上,这一决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判。当讷亲抵达前线时,已是六月九日,而此时金川的战事已经处于胶着状态,清军在腊岭之役中的失利已成定局。讷亲虽有三日内攻克敌军的命令,但他刚到前线,对敌情并不熟悉,仓促之间难以扭转战局。
讷亲的骄纵和无能在前线的表现被放大,乾隆帝对此感到极为不满。讷亲在关键时刻的推诿和消极态度,让乾隆帝认为他辜负了重托,不仅未能完成使命,反而加重了战事的复杂性。乾隆帝认为讷亲的行为是对皇恩的背叛,也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乾隆帝对讷亲的失望最终转化为了愤怒。他决定派遣傅恒取代讷亲,担任新的经略,希望能够挽回金川战局。而对于讷亲,乾隆帝则决定给予严惩,以此来警告其他官员,同时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令将讷亲押解回京。这一举动不仅仅是对讷亲个人的惩罚,更是对整个朝廷的一次震慑。乾隆帝决定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处决讷亲——用讷亲祖先遏必隆留下的遗刀,命讷亲自尽。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讷亲个人的羞辱,也表达了乾隆帝对讷亲家族的失望与不满。
讷亲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彻底定格。他被带回京城,面对着曾经给予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