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158章 尹继善:以民为本的清廉总督(10/12)
尽管两人在文学上的持论有所不同,尹继善为诗讲究韵律,喜欢和韵、叠韵,而袁枚则认为和韵、叠韵有悖“性情”,但两人均生性风流,崇尚风雅,因此彼此推崇,情谊深厚。袁枚的诗文集中,关于尹继善及其父亲尹泰的诗文多达二百余篇。尹继善去世后,袁枚悲不自胜,作《哭望山相公六十韵》,数年后仍思念不已,写下《梦尹文端公诗》:“已绝人天路不通,无端昨夜坐春风;离离燕寝清香在,款款慈云笑语同;白发三更红短烛,黄鸡一唱绛帷空;莫嫌梦境迷茫甚,到底今生又见公!”其辞凄切婉转,感人至深。

    从尹继善的文化素养以及他与袁枚等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清廷为何让他长期任职东南,而不像其他督抚那样频繁调动。东南地区不同于内地,这里不仅拥有庞大的文人群体,普通百姓的文化素养也较高。要使民情悦服,单靠“清”和“能”还不够,还需要统治者懂得顺乎自然,宽缓为政,并且推崇正教,奖扬斯文,引导风流。

    黄廷桂本是雍乾之际的一位能臣,但任两江总督不到三年,声名狼藉,连乾隆帝也认为黄廷桂不适合江南的治理。乾隆帝说:“黄廷桂于‘江省不甚相宜。盖南人风气柔弱,而黄廷桂性情刚躁,几于水火之不相入’,‘受其呵斥者固不能无怨,即为奖许者亦不以为感,久之其何以行其威令,必令久于江省未免用违其长’。”因此,乾隆帝让尹继善取代黄廷桂。

    尹继善在江南地区深谙治理之道,时人称他“就论风雅已压群公”,“在江南慈祥恺悌,沾洽闾阎,而官吏格心敛手,无敢稍为乾没”。这反映出尹继善不仅具备深厚的汉文化素养,而且在治理上也颇具智慧。乾隆帝也高度评价尹继善,称“满洲翰林中,优于文学兼能通达政事者无出尹继善右”。

    五、晚景余晖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三月,尹继善让诸公子作《送春诗》,其中有“遗爱只留庭树好,余晖空托架花鲜”之句,继善阅后动笔加圈,不久即去世。这一幕象征着尹继善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似乎也预感到了自己的离世。

    到了乾隆中叶,雍正朝留下的老臣已所剩无几,昔日英姿勃勃的尹继善也步入垂暮之年,霜染两鬓。乾隆帝看到尹继善的衰老,心中不免生出怜悯之情。尹继善三次承办南巡,费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