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归田。
石达开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与骆秉章签订了协议。然而,在石达开投降后,骆秉章并未遵守承诺,反而将石达开逮捕。石达开的部下在缴械投诚后,大部分被遣散,但仍有约两千人在大树堡寺庙被安置。令人遗憾的是,骆秉章在一个夜晚将这部分人全部剿灭。
六、炙手可热
同治二年(1863年),随着石达开的被捕和最终在成都被凌迟处死,骆秉章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石达开的失败和处决,不仅象征着太平天国运动在西南方向上的终结,也标志着骆秉章个人威望和地位的空前提升。为此,清廷再次嘉奖骆秉章,授予他太子太保的荣誉职务。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的陷落,清廷开始了大规模的论功行赏。骆秉章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贡献,被加恩赏赐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并被赐予双眼花翎,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象征着他作为清廷功臣的地位。
随着地位的提升,骆秉章的职责也随之增加。同治六年(1867年),他被晋升为四川总督,并兼任协办大学士,成为当时政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这一时期,骆秉章的政治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他的行政辖区,扩展到了整个西南乃至全国范围。朝廷在制定重大政策时,会咨询骆秉章的意见;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份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务安排也会事先征求他的看法。骆秉章与曾国藩并称为当时清廷的两大支柱,他们的意见对清廷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骆秉章的声誉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他对于地方治理的贡献。在西南地区,骆秉章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生产的政策,包括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的困境,赢得了民心。
然而,多年的辛劳征战也使骆秉章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特别是眼疾日益加重。骆秉章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归乡,但皇帝考虑到他“老成硕望、调度有方”,始终未予批准,反而要求他“力疾视事”,仅给予了短暂的假期以供休养。
七、病逝任上
同治六年(1867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公历12月12日),骆秉章因病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