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83章 居鲁士大帝:古代波斯帝国的奠基者与人文之光(5/12)
r)也在积极备战。然而,巴比伦内部的政治动荡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使得他们的准备工作显得不够充分。居鲁士的军队在经过多年的征战后,士气高昂,战斗力强,而巴比伦的军队则在长期的和平中逐渐松懈。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终于发起了对巴比伦的最后攻势。他巧妙地利用了幼发拉底河的水势,通过挖掘渠道引水,使河水变浅,从而让波斯军队顺利渡河,攻入巴比伦城。在几乎没有遭遇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居鲁士顺利占领了巴比伦。与之前的征服者不同,居鲁士采取了一系列仁政措施,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甚至释放了被囚禁的犹太人,允许他们返回故乡重建圣殿。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被征服民族的尊敬,也使居鲁士被誉为“上帝的牧人”。

    作为新巴比伦帝国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斯(nabonid)从继位起就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强势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给他留下了一个横跨地中海到波斯湾之间的庞大政体,同时也为后来者带来了几乎环绕四周的众多对手。在波斯帝国突然崛起之前,巴比伦人就已经在北方的亚述平原上,面临着米底帝国的挑战。双方曾在掀翻亚述帝国霸权的起义中合作愉快,但随着共同敌人的败亡,两股新势力间的冲突很快孕育而生。两河北部的战略要地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结果,还在米底军中服役的居鲁士,在这里第一次体会到了战胜敌人的喜悦。

    丢失战略要地的巴比伦人,在居鲁士领导的波斯起义中再次出兵。他们北上亚述的军队成功地吸引了米底宫廷的注意,分散了其兵力。然而,那波尼德斯未曾料到,新的波斯帝国比过去的米底人更具扩张性。分布在他们四周的古国埃兰、亚美尼亚、卡帕多西亚和吕底亚,迅速被波斯帝国征服。任何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明白,波斯军队的南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波尼德斯的另一个困扰发生在巴比伦城内部。自汉莫拉比(haurabi)时代开始,掌握宗教特权的祭祀阶级就是巴比伦当地最顽强的一支势力。祭祀阶层与军事贵族之间的矛盾,经常帮助外敌从内部蛀空权力的根基。即使有尼布甲尼撒时代迁入的大量外族人,国王依然无法树立起可以与祭祀阶层对抗的核心力量。

    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