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360章 固原兵变(上)(2/5)
方面原因就是政治上。自明中后期以来巡抚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各省巡抚基本上都是在地方常驻,所以巡抚和总督同城的话难免会产生冲突。

    一个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陕西三边,一个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总督亦加都察院衔),这两品级差不多职权又有很多重叠部分的官员难免不发生点龃龉。所以为了班子里的团结,最终总督巡抚分开办公,这项制度在后来也延续到了清朝。

    这不管是从军事角度看还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陕西三边总督移镇固原州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移镇固原则是非常的失败!

    原因也很简单,在西安府的话陕西镇的粮饷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八百里秦川千里沃土养个几万兵还是不成问题的。陕西镇移防固原之后只能靠平凉、巩昌、凤翔几个穷府来供给,而就在平凉府还得供给韩藩的宗室,这样一来能够供给固原镇的钱粮那就只能更少了。

    就这武督师还依然挪用固原镇的军饷给延绥镇,结果就造成固原镇在年底进行一场大规模讨薪运动。这按道理说当兵的工资是一个月一发,可自万历末年以来当兵的工资开始是一个季度一发,后来是半年一发,最后直接搞成了一年一发,搞的跟后世的农民工一样。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兵都是一年一发,其中还是有不少官兵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一发,不过大多数还是一年一发的。

    按照编制固原镇的额兵是四万人,每个营兵的饷银大概是每月一两四钱左右,一年的饷银就是15两银子,固原镇一年的军饷开支是在六十万两银子左右。

    不过这明朝营兵吃空饷吃的实在是太严重了,固原镇究竟有多少兵力上到总督下到将帅都搞不清楚。大家都知道这军饷从来都没发到位过,就依靠平凉、凤翔、巩昌三府外加西安府的部分输从根本养不活四万营兵。固原镇的真实兵力估计也就个一万五千人左右可能连一半都没有。

    这一万五千人刨去三边总督的督标营和固原镇总兵的镇标营,实际的营兵数量恐怕还不到一万人,即使按照一万人算今年也需要15万两军饷。

    武督师大笔一挥直接往外送了5万两银子。

    至于镇标和督标肯定是不会缺饷的,或者说多多少少能发点,不至于加入到讨薪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