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525章 勤王军回陕与陕西舆论(4/5)
好心的,无非就是想把这些反贼弄去戍边或者是弄到辽东战场去填线。

    可不知道这杨鹤是怎么想的,他居然真的搞起招安来!

    这就是典型的骗兄弟的同时把自己也给骗了。

    因为这段时间杨鹤的招安是很有效果的,最起码王嘉胤、张存孟等一批大贼寇没有再继续攻城掠地也就是在乡下打家劫舍而已。

    在表面上陕西还是风平浪静的,杨鹤这几个月就没有收到过关于州县官员的求援的军情塘报,所以这就让杨鹤坚定了他招安的路线。

    杨鹤在接见那些真招安的贼寇头领的时候曾经和他们进行过多次深入交谈,在这交流的过程中杨鹤发现这问题不是出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出在官府身上。

    对此杨鹤曾上疏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赈济不力,民不聊生”。

    在这封奏疏之中杨鹤虽然没说官府的贪腐问题和税赋过重的问题,但是也指出了陕西已经是“民不聊生”,在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遍地是贼呢?!

    贼寇太多的根本性问题是大多数老百姓在饿肚子,这饿得受不了自然就要去造反,所以杨鹤在奏疏中提出要朝廷拨粮拨款赈灾,而且是大拨,这样才能将贼寇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下。

    朱由检对于杨鹤的这封奏疏毫无疑问的留中不发。

    杨鹤也很清楚老百姓没饭吃的原因是没地种,至于为什么没有地种这个问题他也不敢说,毕竟土地兼并问题是大明朝官场的绝对红线,哪怕是朱由检到上吊的那一条都敢碰这根红线。

    所以杨鹤也就只能在奏疏中向朝廷要钱要粮这么一个解决办法,除此之外杨鹤也只有尽量的安抚招安的贼寇。

    这些真招安的反贼在几个月都领不到官府的粮饷于是也只好重操旧业继续出去打粮,不少反贼还都是穿着官军号衣出去打粮,这让士绅们见到之后只呼其为“官贼”。

    一时之间整个陕西从官场到士绅中间舆论立马就开始反转,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员和士绅还是盼着招安的,毕竟这贼寇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的身家性命在过去两年时时刻刻都受到威胁。

    所以开始的时候招安是大多数士绅都赞同的,等到招安之后的这几个月陕西的官绅就发现不对劲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