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664章 迎战王肇生(下)(1/5)
    铁营大军沿着沁河一路往北行六十里地一个小西朗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在这里铁营大军与冀北营王肇生部在这片区域遭遇。

    此地位置在沁水县城东北方向约三十多里处,是沁水群山之中的一片盆地,沁水河流经这里时呈蜿蜒盘旋状,所以在河水的冲积之下形成了这片盆地。

    这片盆地东西最宽处约五里,南北最长处约四里,这好几个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万大战都没有问题,所以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将战场选在这里。

    铁营来到这片盆地后将中军的位置摆在西朗村北面的西朗坡上,此坡东西宽约八百步、南北宽约三百步,站在坡顶勉强可以看清楚整个盆地内的情况。

    而在西朗坡对面有一处山头名为西良山,此山东西宽约四里、南北宽约两里。西良山后面是一片悬崖,悬崖之下便是沁水河。

    在西良山的西边就是大尖山,此山即为大尖山往东延伸之余脉。西良山东边还是沁水河,不过与山北侧的悬崖不同,西良山往西延伸的山坡非常平缓,在山下还有条小路可以通行。

    王肇生便将冀北营中军设立在山上,站在西良山上不仅可以俯瞰这一片盆地内的情况,也能观察到方圆好几里内的情况,总之就是铁营所处的位置全在冀北营的监视之下。

    这冀北兵备道所管辖的卫所有三个,山西内长城以北大同地区的朔州卫、安东中屯卫以及内长城以南太太原东北部的振武卫。

    这三个卫所都是边防卫所,冀北营的兵都是从这三个卫所中挑选的精锐,虽是卫所兵籍但其装备与日常训练与营兵无异。

    一般情况下兵备道所辖之武装部队都是临时从卫所抽调,待战事结束之后便放归卫所继续屯田。但冀北兵备道所处的位置特殊,既有守备内长城的职责还时不时前往外长城支援大同边军抵御蒙古入侵,就连援辽入卫冀北营也会去。

    所以冀北营在万、启、崇三朝之际基本上处于常设状态,虽非营兵但实与营兵无异。但这历任的兵备道作为文官不懂军事,所以在冀北营中除了作为统帅的王肇生之外,还有一个坐营官挂都司衔的吴必先。

    冀北营下设两部四司正兵约1500人加上辅兵总共是两千多人,其多为步军但也有四百马军。由于兵备道的军费开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