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525章 整顿太学(2/3)
叡也非常重视太学,他修建崇文观作为太学博士和学子们的校舍,并多次下诏劝学。

    但结果收效甚微。

    不仅是师资力量不足,学子们对太学也大多不看好。

    有志之士觉得太学博士水平不高,学不到东西。

    高门子弟更是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明明被族人推荐一句、乡里托关系定个品便可出仕做官,谁要去寒窗苦读十年啊。

    久而久之,便乱了套。

    虽然曹叡给的福利很好,不仅提高住宿条件,还免除太学学子的兵役,但这反倒成了想要来逃避徭役、混日子之人的天堂。

    仅剩的一些真正用功的寒门子弟,更是凄惨。

    因为科考官会故意刁难。

    据《魏略》记载,考官会给学子划重点,嗯反向重点。

    然后审卷时,对于经文的理解不做重点评价,却是在字迹、标点等无关痛痒的地方挑刺。

    结果就是,合格者甚少。

    为什么这么做?

    理由很简单,你寒门子弟把官位占了,我大族子弟怎么弄?

    虽然我族里不是个个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有不少傻子,但他们得有官做!

    在夏侯献辅政之初,做了一些小小的努力。

    他鼓励宗室子弟和一些心腹的子弟入太学读书,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子来太学,因为真的会有人为了结交权贵来干出力不讨好的事。

    有一定效果,但不多。

    而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他决定试着做一些改变。

    外舅王肃作为他的嘴替,此时已经把太学中存在问题当场讲完了。

    他那最后一句: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

    说得让许多朝臣既震惊又汗颜。

    四百多人里,就不到十个人能提笔就写?

    太学里选出来的这都什么玩意?

    当然这不是说士族是文盲,连个字都不会写,而是指他们胸无点墨。

    王肃之所以愿意为夏侯献当这个先锋,理由也简单。

    先不论这层关系,东海王氏到目前为止其实不算大族,在王朗之前甚至是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