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人在何处?”
“掖庭。”
“你是如何得知?”
“我我打听的。”
潘淑支支吾吾的把武昌发生的事告诉了小虎。
“我本想在郎君那说说好话,否则良心过不去。毕竟若非大虎主动把我送给大王,这会儿怕是也在掖庭做苦役。”
“可是我一直没敢跟大王提这事。”
孙鲁育沉默不语。
她对大虎的感情很复杂,此刻有些心烦意乱。
掖庭在皇宫内,她根本无从插手,而且大王几日后就要登基,更不能因为这种事情扰了大王心情。
“罢了,以后再说吧。”孙鲁育留下一句话,飘然而去。
登基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在典礼后皇帝要前往洛阳南郊祭拜天地,随后改元,大赦天下。
这改元之事一般在登基前就要确定下来。
夏侯献试完了龙衮便在正堂内接见了几位大儒。
年号的选择一般是有讲究的。
例如曹魏开国的年号“黄初”。
“黄”代表土德,“初”代表初始、开端,象征着新王朝的诞生。
而魏明帝时期的“太和”,“太”有“极”“最”之意,“和”代表着“和睦”、“和平”,是一种对王朝发展的期许。
至于后面魏的“青龙”,吴的“神凤”、“五凤”等年号,则是以祥瑞为名,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相当看重这些。
侍中郑小同是汉末名士郑玄之孙,“少有令质,学综六经”,治经数十年,堪称当世大儒。
他提议道:“【嘉平】如何?”
这个年号寓意非常明显,有祈愿太平之意,可夏侯献不太喜欢。
这年号本应是历史上曹芳的年号,只不过他早早被废,正始十年都没有走完。
“【景元】、【咸熙】、【景泰】。”郑小同又一连给出多个选择。
看得出来这位大儒对大魏美好的期许。
少府王肃则是说道:“寓意虽好,却不像是开国之君的年号。”
老丈人现在完全不装了,虽说国号不改,但庙堂老臣们却都心知肚明。
这就是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