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有没有可能,是锦衣卫高层被渗透,亦或收买了?”
朱棣有此怀疑,主要是纪纲被憨憨拉拢一事的发生。
连憨憨那种憨货,都能拉拢锦衣卫,让他对锦衣卫的信任,几乎荡然无存。
“嗯……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李青道,“但这不重要……”
“这还不重要?”朱棣拔高声调。
“迁都,尽快迁都。”李青认真道,“任何事也比不上迁都重要,皇上,趁热……啊不,趁着百官都同意,赶紧迁了吧!
也别让钦天监算吉日了,先迁了再说,本来计划的是三月初迁都,这都五月了,不能再拖了。”
他苦口婆心道:“不管皇上想做什么,等迁完了都,再说不迟。”
“瞧那你急得,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朱棣揶揄,“放心吧,这次无人敢再阻挡迁都。”
~
话是这么说,但朱棣还是听进去了李青的话。
次日便提出迁都,仅过两日,迁都便正式进行。
翰林院、都察院打头阵,接着是六部,主流勋贵,太孙朱瞻基亲率一万京军,以漕运方式运送粮草至顺天,接着小胖领着老婆孩子迁去新都。
朱棣则是掌着大军,按兵不动。
迁都比想象的还麻烦,五月初开始迁,一直迁到八月份,各部衙门才先后到位,当然,在此期间,政事也一直在处理。
大明各地官员递的折子一劈为二,一半送来给朱棣,另一半送去给朱高炽。
中秋过后,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先后上奏,表示一切妥当,恭请皇帝移驾。
朱棣依旧不慌不忙,派贴身太监去打探一番,得到确认后,这才跟丑媳妇见公婆似的,扭扭捏捏地率大军赶往北平。
……
一切尘埃落定,都立冬了。
官员们暂住衙门,武将们暂住军营,勋贵们待遇最好,住的是集体公候府。
虽然略显拥挤,但相比之下,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同时,朝廷也给出了补贴政策,供群臣选择。
李青是最后一个去顺天的,他在卖东西。
他已经不年轻了,离退休也没多少年了,即便以后再入仕途,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