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125章 这其中的道道儿你不懂(3/5)
一旁石凳坐下,“师兄,真要抛售大半产业?”

    “抛了吧。”李青道,“留下几个地段好的酒楼、铺子就成,其他的全抛了,现在卖还来得及,以后怕是想买都卖不出去了。”

    “成吧。”朱允炆叹了口气,“师兄,你有办法拉动内需吗?”

    “难啊!”李青叹道,“一直以来,百姓都在生存线上挣扎,所以屯粮食、存钱是刻在骨子里的观念;

    若是民间海上通商持续进行,久而久之,这种观念便会冲淡;

    就比如这两年沈鑫大规模撒钱,百姓挣了钱,会舍得拿出一小部分改善生活,再拿出一小部分添些物件,但这个比例不会超过一半。”

    朱允炆接言道:“师兄的意思是百姓赚的少了,花销自然会紧锁,从而导致各产业不景气?”

    “就是这样。”李青点头:“其实师父说的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朝廷入局,和民间自由发展,不是一码事;

    百姓畏惧官府远大于信任,民不与官斗,也不愿与官牵扯,这个观念同样深入骨髓,难以改变。”

    朱允炆抓了抓头发:“他咋就那么小气呢?”

    “谁说不是呢。”说起这个,李青也来气,不过他多少能理解。

    ——财政大权,是皇权重要的组成部分。

    “唉……若单是如此也就罢了,大明现在不缺粮食,也没禁海上贸易,他这么做影响并不算太大,无非就是百姓生活品质下降,经济下行一些。”李青叹道,“问题是百姓淳朴,但富绅可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官绅。”

    “又要出乱子?”朱允炆问。

    “必然的。”李青点头:“但具体是什么乱子,我也说不好。”

    朱允炆雪白的眉头拧在一起,满是沟壑的苍老面容更是皱成了抹布。

    “别在担忧。”李青拍拍他的肩,安慰道:“这不是你操的心,你就一平头百姓,又不是皇帝。”

    朱允炆嘴角抽了抽,表示有被安慰到。

    ~

    中午。

    对门小李宏来了,李青抱起干儿子亲热一阵儿,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礼物。

    “喏,这个送你。”

    “谢谢干爹。”小家伙儿开心极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