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24章 武举的必要性(2/5)
子了,因为海商的开启,百姓也有了活计。

    在封建王朝时代,对生活在这时代的百姓来说,它就是盛世,即便它有很多阴暗,但它依然是。

    没办法,历朝历代都是这样……都习惯了。

    这样,已是极好。

    …

    朱见深妥协了,最后只象征性加征了一成商税,百官也没有过于得寸进尺,诏书很快颁布下去,得以实行。

    就这样,朱见深又成了好皇帝,体恤黎民百姓的好皇帝。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虽然富足,但朝廷却很穷,因为随着生活改善,劳动成本也提高了。

    最直观的体现就军队,以前有饭吃,再随便给俩小钱,就能让人卖命,但现在行不通了,有了更好的选择,谁也不想再过脑袋别裤腰带的日子了。

    以前他们没得选,现在他们想过安逸的生活。

    这没错,但问题是都想过舒坦日子,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谁都过不上舒坦日子。

    李青也在思索对策,却毫无头绪,从表面看,最理想的策略就是废除军户制度,改募兵制。

    但募兵制也有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太烧钱了,真要那么做,仅是额外支出的白银,每年都多达数百万两。

    打仗是会死人的,当然要比做工要高许多,这是没办法的事。

    一年数百万短期咬咬牙,还是能支撑的,但长此以往下去,财政赤字太大了,搞不好就会崩溃。

    这还只是客观因素,更可怕的是,一旦废除军户制度,大明军队立时就会分崩离析!

    从局部开始搞?

    别开玩笑了,不患寡患不均在哪儿都适用,在军队这么弄,属实是茅坑打灯笼。

    思索再三,唯有一法——搞武举!

    开启武将的上升通道,抬高武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高人们从戎热情,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大明军队的实力,才能跟日益壮大文官体系抗衡。

    这个权力场,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但随着文治发展,战事的减少,文官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了。

    其实武举自洪武朝,朱元璋就开始搞了,但一直没什么成效,无他,大明不缺武将,且过剩。

    到了永乐朝也是如此,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