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47章 费解(4/5)
明轶闻录》,翻了两页却又放下,轻叹道: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正统一朝写的也不赖,可总归不如之前的……”

    顿了下,自语道:“说起这永青侯,还真是传奇,不仅洪武时期的永青侯如此,正统时期的永青侯也同样不白给……难道说……”

    朱厚熜苦笑道:“叫李青的人都是天才?”

    话一出口,他又觉如此说过于偏颇了,李青这个名字并不稀有,说大众化也不为过,只是……

    按道理说,第一个永青侯虽绝了嗣,皇帝也不应该再封一个同样的,这是不成文的俗成……

    难道‘半路出家’的中宗皇帝不知道第一个永青侯?

    这不太应该啊,连我这个远在安陆的藩王世子都听说过,中宗皇帝又没就藩,且距离第一个永青侯下野不算太过遥远……

    朱厚熜有些费解,不过,他也没太过往心里去。

    毕竟……费解的事不止这一件。

    永乐大典正本到底是咋丢的,他到现在都没个头绪。

    相比之下,他反而更在意这正统朝、以及后续大明轶闻录的作者是谁,尤其是成化朝的作者。

    若是高寿的话,现在都还活着也是有可能的,他日杨廷和致仕还乡,自己也能启用……

    念及于此,他索性放下正统朝的《大明轶闻录》,改看成化朝的,尝试着推理着作者。

    “能被收录在一起,证明获得了宪宗皇帝的认可,想来差不哪儿去……”朱厚熜自我安慰地想着。

    吃惯了细糠的他,口味变刁了。

    结果没让他失望,成化朝的《大明轶闻录》质量依旧够硬,甚至比正统朝还要硬,本来是抱着推理着作者打算的他,很快就又沉浸在内容之中了。

    可看着看着,他就察觉了不对劲儿。

    这笔法,这看待问题的角度,这剖析事件的观点……咋跟洪武、永乐数朝的轶闻录如出一辙呢?

    费解的朱厚熜更费解了。

    好消息,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坏消息,他头绪更乱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朱厚熜一个头两个大!

    这时,黄锦缓步进来,道:“皇上,杨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