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港娱:功夫之王 > 第264章 首届金像奖(4/6)
对于欧洲三大奖,比如戛纳电影节的九人小团体,得奖全靠该届评委的口味而言,还是要有说服力得多。

    至于国内的金鸡奖,辣鸡程度前文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

    本时空的金像奖从诞生之初,就采用了后世奥斯卡那种大评审团的模式。

    由香港电台台长张敏怡牵头,《电影双周刊》的舒琪、陈柏生协助,和各大电影公司频繁地开会沟通,在香港电影的从业人员之中,推选了108人组成最初的评审团。

    这108人涵盖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武行、音乐人……各种门类。

    为什么是108人?讨个彩头罢了。

    反正评审团人数并不是固定的,以后每年都会增加,一旦成为评委,就是终身制,永久拥有投票权。

    增加的方式主要是:每年入围金像奖的电影从业人员,自动成为金像奖评委。

    除此之外,通过评委的推荐,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加入评审团。

    ……

    1981年3月3日,太平戏院门前星光熠熠。

    经过长达一年的协商,准备,金像奖获得了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的鼎力支持。

    所有入围的电影从业者悉数参与,无人缺席,陈龙也从美国赶了回来。

    比起原时空那寒酸样,牛逼了百倍不止。

    本时空的金像奖也不像原时空那样封闭,只评选香港本土电影。

    这一次,将台湾电影也纳入了进来,但凡1980年在香港上映过,达到了评选标准的台湾电影,都可以参选。

    其实舒琪等人最开始并不希望台湾电影加入进来,认为香港的金像奖就应该只评香港电影。

    杨叶知道后,反问:“既然金马奖可以选香港电影,为什么金像奖不能选台湾电影?不能光占别人的便宜,自己一点不付出吧?”

    杨叶直接表示:“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在海外,为了维持影响力,就应该把海外的华语电影纳入进来,不仅仅是台湾电影,大陆、新马等地的电影,均可参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香港这座国际都市的包容并蓄。”

    舒琪问道:“那这还是香港金像奖吗?”

    “是不是香港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