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现在还没有制作完成,之后还要留出宣传时间,暑期档是赶不上了,最后决定角逐感恩节档期。
档期一定,杨叶就加入剪辑部门,开始剪片。
杨叶拍的片子,只能他自己主导剪片,别人来不好使。
在胶片时代,剪片非常麻烦,因为拍了底片只印一张照片出来,剪坏了就没了。
不像后来电脑剪片,这个版本不好就重新剪,挪一格,长一点,短一点,都十分方便。
剪片时代,剪片要把胶片放在机器上,一张一张的选择。
要用的就抽出来,挂起来,就好像砌墙那样,把所有要的胶片一片一片放在架子上。
所以,每一天拍了哪些素材,需要用的,就要先拼起来。
否则的话,万一发现这个画面接那个画面不好看,或者剪接点不好,那就很麻烦,需要把原来的放回去,重新找一帧,或者半帧接上。
这就是为什么拍电影一定要有场记,一定要打板。
场记板上标注了卷号、场号、镜号、条次,当天拍摄的内容,都要按照标准,分门别类地放好,决不能乱。
一乱,就完了。
像徐刻、卡梅隆这样的疯子导演,一部电影拍出来,胶卷至少要用几十万尺。
如果没有分类,你想从中找一帧画面,那跟大海捞针没区别。
胶片时代的剪辑师是极其重要的,剪辑师每剪一个地方,都要用蜡笔在胶片上画一个记号。
在下刀的那一刻,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你一刀下去,就没有回头路。
必须眼光准,下手狠,多一帧不要,少一帧也不行。
杨叶很喜欢剪片,因为手起刀落,咔嚓一下,有一种莫名的爽感,比拍片子过瘾。
说回《第一滴血》这部片子,这不可能交给好莱坞的剪辑师乱来。
杨叶亲自上阵,找了一个叫做克莱尔的女剪辑师做他的助手,一头扎进了剪辑室。
为什么要找女剪辑师呢?
倒不是因为他是lsp,想要搞大洋马。
而是因为……剪辑师这个工作,其实更适合女性。
因为女剪辑师心思细腻,会像母亲呵护小宝宝一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