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港娱:功夫之王 > 第649章 最佳女主角(4/6)
,静静听着。

    杨叶继续说道:“杨氏基金未来的模式,就是投资那些有才华的电影人,帮助他们成立独立制片公司。在金钱的召唤下,越来越多的导演,制片人、演员会脱离大公司单干,你觉得那些好莱坞未来的格局会怎样?”

    雪莉兰辛脸色巨变,《保镖》票房大卖之后,许多投资人对杨叶的眼光再无怀疑,杨氏私募基金据说已经达到了五亿美元的规模。

    如果《侏罗纪公园》再次大卖,那么这支基金的规模将会再次被推高。

    而一旦这笔热钱流入市场,势必会推高电影从业人员的收入,不仅大公司的制片成本会剧增,手下的那些电影人也会变得难以控制。

    好莱坞一直都有寻找外部资本的悠久历史,早年的报业大王威廉·兰道夫·赫斯特就是著名的好莱坞投资人,好莱坞还专门以他为题材,拍了一部超级牛逼的电影《公民凯恩》。

    历史上,很多私募基金在九十年代后期进入电影行业,其中一部分选择和好莱坞大厂合作。

    比如美林证券主导的私募基金lrose  partners,以23亿美元的额度,打包投资派拉蒙即将开拍的26部,投资额占18。

    这对好莱坞大厂来说是好事,因为这种合作,其实是不平等条约,好莱坞大厂可以借行业的地位,占尽投资人的便宜。

    就算一部电影好莱坞大厂和投资人各自投入相等的资金,好莱坞大厂最后分得的利润也要比投资人多很多。

    因为只有好莱坞大厂有全球发行的能力,那么一部电影上映后,好莱坞大厂首先就要扣掉占总票房10-15的发行费以及其他营销支出,剩下的才会和投资者平分。

    这种玩法看似公平,但是对好莱坞大厂来说,坐收发行费相当于把一件有风险的事变成相对旱涝保收。

    再加上各种会计策略,虚报成本等套路,投资人就是好莱坞大厂的韭菜。

    好莱坞大厂吃肉,投资人喝汤。

    另一些私募基金则不满足于这种做好莱坞大厂的狗,跟着吃点剩饭的玩法。

    他们开始挖掘有才华的电影人,资助他们成立独立制片公司,挖好莱坞大厂的墙角。

    这一轮风潮之下,不仅仅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