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很强大的大一统统治力与魄力,董仲舒也是一个顶级天花板的学术大牛,还能无视这些矛盾,强行捏合。
但之后的皇帝便不行了,他们也没有董仲舒这么个大牛臣子。
于是,宣帝末年,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东汉初年,博士已有十四人,通过妥协以平息学术争端。
而现在,他们遇上一个不愿意妥协的皇帝。
兴办科举,就必须理顺官方认可的先贤经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和稀泥。
否则这些家伙会像搞坏察举制那样搞坏科举制,最后只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所以,刘禅一定要铲除杂音,建立一个由朝廷说了算的统一学术圈子。
对此,身为谏议大夫,从小治经学的杜微就深有体会。
“直白的说,之所以容忍十四家,是因为上位者没有足够魄力,而下面的人也有各自的顾虑和私利,然否?”
面对刘禅的提问,杜微真的心累,何止是直白啊,您这话简直就是在扒人底裤。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又不得不回答。
“陛下之言,果真知灼见,各家学说的异同,主要是历史长河中世代传播造成的遗留问题。”
“其中许多争论已经延续存在了数百年,可是这短时间里却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便是有人想解决,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了。”
杜微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对这方面的认识要比一般人深刻的多。
这也是刘禅叫他来的原因,而杜微也感受到了。
皇帝需要一个人来当自己的马前卒,做自己发起学术斗争的白手套。
刘禅虽然年轻,但是他的政治手段正在飞速进步,越来越朝着一个政治家的方向成长。
建安初,当时的益州牧刘璋任命杜微为益州从事。
但不久后,杜微便因为疾病而辞去官职。
他确实有一点点耳聋的问题,但并不影响他当官。
主要还是看不上刘璋,觉得他太暗弱,难成大器。
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为了获得本地人的合作和支持,大量募集蜀中人才进入自己的幕府服务。
那个时候,杜微因为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