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心腹未必能逃脱追捕。
结果追到涿郡附近,被一直找各种理由徘徊在后,不上前线的左屯卫阻击。
左屯卫攻左神武军,南衙军打北衙军,吴岭的人攻击皇帝的人……准确的说,是杨家的人攻打皇帝的人。
白隽都不敢想,吴岭知道这个消息会不会吐血。
左屯卫在南衙多年被压制,兵力不足两万,但到底比神武军强些。
最后杨家子弟,连带左屯卫的牛家心腹,带着三千精兵,一路向南逃亡。
两军相接,还是在涿郡这样的四方汇聚之地发生。
交战双方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要来历有来历,要资历有资历。
事情一下被摆在台面上,引爆整个辽东地区的舆论。
在黎阳事变之前,辽东方面就已经知道杨胤要反了。
他要是不造反,单纯搞个政变,至于把兄弟心腹一块召走?
皇帝原先想悄然班师,还留有一丝侥幸,能在事发之前攻下辽东城。
可事已至此,徒留无用,只能下诏班师回朝,放弃唾手可得的辽东城。
杨胤镇守黎阳仓,把控粮道,原先时时紧缩粮食,导致辽东储粮不丰。
一旦发兵北上,封锁南下通路,大军只能活活饿死在辽东。
一时之间,仓促撤军,留下的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狠狠给高句丽送了一波温暖。
两三日后,黎阳事变的消息正式传到皇帝和重臣的案头。
皇帝早已命左右翊卫先行南下平叛,左屯卫的根底所有人都清楚,不影响南衙的忠诚。
同时悉派文武大臣奔赴各地镇守,抵御杨胤。
至于杨胤起兵的筏子,孙文宴失期谋反,在皇帝心中可信度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