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礼品并不值什么大钱,但也是一份心意和尊重。
但这点“蝇头小利”,还是敌不过商户们的拖延症。他们总是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能拖一天是一天,能赖一笔是一笔。
因此,每到月初,赵璎珞都不得不带着厚厚的账本、带着得力的人手、带着沉重的板车……一家家地去收账,然后推着几车铜钱招摇过市。
尤其是现在,天气炎热得让人难以忍受,做起这收账的事情来更是烦躁不堪。
即便是钱串子见了钱,也不觉得亲热了。
林婉婉无力地安慰,“我也是这样,每到了往外掏钱的时候,就于心不忍啊!”
大家都是一个池子里待的王八,谁瞒得过谁呀!
赵璎珞打趣道:“我看你每次花钱都挺开心的。”花的越多越快乐。
林婉婉转移话题,“可不能和祝总比,人家刚扔出去几百贯,打水漂都不带响的!”
可惜,这话谁也没当回事。
几人每天经手的银钱如流水般哗哗作响,几百贯钱而已,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数目。
祝明月花钱肯定有她的道理,哪怕只是单纯买个开心,那也值了!
赵璎珞作为家里管账的,程序化地过问一声,“这是又要做什么大事了吗?”
林婉婉抢先答道:“助力文学女青年实现梦想。”
赵璎珞不假辞色道:“说人话。”
林婉婉无奈道:“召集长安城内的才女开文会。”
戚兰娘一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用意,“希望能有助于为春风得意楼打开局面。”
这笔钱怎么可能是祝明月自掏腰包,那必须挂公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