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匠,铁匠,家里都是手艺人,真的好羡慕。
从铁铺出来后,宋月华又在杂货铺买了1把大门锁,3把小门锁。
往后在家中囤粮,上把锁比较安心。
饭碗也需要添置,家里要是来了客人,还得出门借碗筷,那也太不方便了。
暂时先买8个大海碗。
冬天出门不方便,米粮得多囤点,100斤白米,120斤粟米,50斤白面
调料也补点,10斤盐,1大坛酒,5斤酱油,5斤醋,10斤红糖,2个大坛子,2个小缸。
最后又买了一张大油布。
结账时付了13两银子。
东西买得多,店家自然乐意送货上门。
趁着店家还在准备,宋月华带着小玉,来到一家书肆。
店家一看是两个小女娃,也没有怠慢,起身招呼。
宋月华先是问笔墨纸砚的价格,普通的笔倒是不贵,10文一支,砚台最好的上百两,最差的也得5两银子。
墨的种类更多,宋月华选了了个中等偏下的,一碇墨也得500文
纸也分几种,好的有宣纸一刀1两银子,差的有毛纸一刀330文。
宋月华要了3支笔2碇墨,一方砚台,2刀宣纸3刀毛纸。
准备结帐时,小玉拉了拉宋月华的衣角,咬了唇轻轻地摇头。
宋月华冲她笑了笑,还是把东西拿到了柜台结帐。
掌柜的抹了个零,总共9两银子。
原本还想买几本启蒙书,宋月华还是收手了,有些东西,能省则省。
难怪这个时代养个读书人难,随随便便一年的家用就没了。
刚出店门,小玉就不安道,“阿姐,是因为我说要识字吗?”
“不仅仅是你。”宋月华道,“还有我,大宝,小宝,我们都要识字,小玉不愿意吗?”
小玉赶紧摇了摇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别担心,银子还有不少。”宋月华安慰道。
其实她还想说,银子没了她会去赚,但考虑到,上次的事刚过去没多久,还是乖乖闭嘴。
宋月华吸了口气,又带着小玉来到布庄,补了50斤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