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下。
没办法,眼下的计算机,板子基本都是半手搓出来的。架构还那么复杂,有瑕疵很正常。
又不是芯片的微米级电路,绝大部分问题只要能找到,都是可以修复的。
测试环节没费太多心力,并不代表曲卓很闲。相反,他忙的脑子发炸。
从向量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从大型运算单元到中央处理器和近四十种协处理器,从dos系统到软件开发平台,从网络构架到调制解调……他有太多论文要写了。
粗粗的一统计,就有不下二百篇……
万幸,他不是一个人。
除了最重量级的几份,其余的只要给出大纲,交给各单位参与相应环节的项目组和技术组就行。
其中最主要的那几份,曲卓写完后交给所里、清北和其它合作单位,涉及到相关专业的前辈过目。
大家讨论讨论,找找不足,抠抠字眼,修修改改……搞个两三遍,定稿后交给院里……
院领导看过,再提提意见,打回来后曲卓改,再找前辈们把关……
还好吧,所里的老几位手里的项目多着呢,哪有闲心在论文这种小事上费精力。
主要是小王先生,他是曲卓的硕导,帮学生改论文是本职工作。
至于清北和合作单位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学者老前辈们……都知道某个小年轻看着和和气气的,实际上是狗脸驴脾气。
稍微意思意思就得了,不敢真的拿桥。不然翻脸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所以,交流时都很客气,很和谐,甚至推让都成了常规节目。
曲卓得上赶子求人家帮忙指点,人家才端着架子不吝赐教的稍微点拨点拨。还得翻阅大量国内不同时期的论文,想着招变着法的引用。
总之,能带上的都给带上。
在这个反复拉扯的过程中,还要跟“老家伙们”一起,审阅下面“年轻人们”交上来的论文。
讨论讨论,找找不足,抠抠字眼,修修改改……
唉~
一言难尽,但……必不可少!
而且,这不是咱们特有的,全世界哪都大差不差。甚至变着花样的丑闻,多到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