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三眼前一亮,他立刻明白了王铈的意图。他们可以在路上设伏,制造一场针对钦差的“意外”,这样一来,皇上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而陈庆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而分心,这正是他们下手的好机会。
“少主英明,我这就去安排。”王十三兴奋地说道,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必须把握住。
王铈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场斗争充满了风险,但为了王家的未来,他愿意冒这个险。
于是,王铈和王十三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他们一方面密切监视陈庆的动向,另一方面则在暗中策划针对钦差的“意外”。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必须把握住。
而此时,九公主和邓晨也在密切关注着王铈的一举一动。他们知道,王铈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肯定会有所行动。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给王铈一个教训,让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能随意摆布的。
《新文学》创刊号的问世,对于邓庄文学社来说,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夜空中绽放,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当《新文学》杂志首次在邓庄书店的书架上亮相时,它却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静静地躺在角落,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这并没有让邓晨和孔柳感到气馁,他们相信,好酒不怕巷子深,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迟早会发光发热。
果不其然,几天后,一些好奇心旺盛的读书人开始翻开这本杂志,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专注而热切。特别是《红楼梦》的第一章,就像是一块磁石,牢牢吸引住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夫人们,她们看得如痴如醉,甚至开始在茶余饭后热议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随着这些讨论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邓晨的《醉翁亭记》和《师说》的选登,不仅让读者们领略了不同文学体裁的韵味,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探索。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新野县城内就掀起了一股《新文学》热。首印的杂志被抢购一空,邓庄书店的掌柜笑得合不拢嘴,他立刻联系邓晨和孔柳,表达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