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
历代的秦王听到“黄鸟”的歌声,都会瞬间拉下脸来,因为这是秦国历代国君心中永远的痛。
一个个的变得强大起来。
他也可以在白起死了之后“恍然悔悟”,“敲打”范雎。
为了坐稳王位,三贤得死。
怎么会最后让他的父亲成为辅国之首,一共七个辅国之臣,有近乎一半都是陈氏中人?
难道惠文王不知道,“烈火烹油”“树大招风”么?
秦国在强大,秦王手中的权力在变多!
他是臣,但同样不是臣!
他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来了一点疑问。
他将手中的东西扔到火炉之中,神情寡淡:“楚系一脉啊,真是没用。”
他知道,所以他是故意的。
因为商鞅的变法已经完成,秦国的强大已经被看见了,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用一道诏书保“商鞅”后会造成的后果了。
更何况楚系本就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是对付“陈氏”的剑。
田文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这明显是陈氏与王上的一场博弈,过程十分复杂,不是他能够插手的。
秦国霸主的路也中途断了。
陈氏能够一直依附于秦王么?
不能。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最后为什么秦国瞬间衰落,甚至三代都缓不过气来?
这也是为何他留下一封“废后”诏书的原因。
值得么?
不值得。
他们不敢留在秦国,尤其是在国君交替的时候。
甚至“儒不入秦”的潜规则,也是在穆公死了之后出现的。
所以秦孝公没有留下诏书。
秦穆公不知道三贤活着对秦国的好处么?不知道他令三贤殉葬对秦国的伤害么?
原由只有一个。
因为当时的秦国摇摇欲坠,战国诸国纷争不断,甚至有可能今日还存在的小国明日就不存在了!
在弱小的时候,国家与国君的利益是牢固的捆绑在一起的!
楚系一脉的势力就算再怎么扩张,难道能够超越如今的陈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