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争。”
张成灿烂的笑了出来,脸颊上映照无数的光。
“此战。”
“伐天。”
盼同二年秋,在大汉天子下达诏书要伐天之后,大虞天子同样下达了一封诏书。
这封诏书更加有意思。
他的文采说实话是无法与“讨虞檄文”相提并论的,甚至如果真的要比的话,其一为皓月,其一为萤火,萤火之光如何能与皓月争辉?
但所有人都更加喜欢“伐天檄文”。
是的。
“伐天檄文”。
或者说,后世的人们更加喜欢他的另外一个名字。
“自强书”
这一封“诏书”也好、檄文也好,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最后被中州博物院所收藏,成为了中州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后世大明人民联邦共和国的镇国之宝,一度被人将其拿着与“九鼎”、“轩辕剑”、“传国玉玺”相提并论。
甚至隐约之间,超过了传国玉玺的排名。
后世中,十大国宝的排名,前三位不知该如何排列,只能并列。
分别是
华夏九鼎、轩辕剑、伐天檄文
而后便是象征着皇权的
“传国玉玺”、“大贤良师至圣天师太祖皇帝印”、“赤帝剑”
而后是象征着历史文化祭祀的
“商太阳神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靠着“走后门”才排列到十大国宝的“洪武祭祀天地鼎”。
那么“伐天檄文”中到底写了什么呢?
很简单的一封诏书。
节选其中一段
“人当自强,自三皇五帝承九州文明而立华夏,至今数千年矣。”
“期间苦难无数,先贤辈出。”
“昔年,天降大水于华夏,大虞何曾屈服?以九鼎镇华夏九州,而立一家一姓之王朝,至今又千年矣。”
“天下动荡之贼,何曾为大虞也?”
“汉所谓天命,不过虚妄也。”
“若天有命人便从之,何需先贤问世?”
“若天有命人便服之,何来华夏九州之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