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的面前。
“叔祖父!”
丞相署中
诸葛亮看着这篇满是豪气的“雄文”,眼睛中同样是带着些许的敬佩之色,他满是感慨的对身旁的众多侍者、大臣说道:“此人才华惊世,写此篇者定然是大虞“祖天师”。”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其实已经知道了“祖天师”到底是谁,所以他更加钦佩这一位了。
“当真是惊世雄文啊。”
他摇头叹息:“只是可惜,此等大才不能为大汉所用。”
诸葛亮环视周围的众将、众大臣,低声道:“最后一战、决定了大汉与大虞未来的一战已经到来,诸位可愿随我前往征战?”
在场之人,无不应答。
于是,战起。
盼同三年,夏。
当春耕过去之后,诸葛亮以及众多将士率兵出长安,与大虞决一死战。
这一场战役在后世中有许多的名字,人们对这一场战争的研究兴趣也十分巨大,后世战争史的专家学者如果没有写过关于这一场战争在历史中影响的文章,就不配被称之为“战争史学家”。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争的影响太巨大了,所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场战争有不同的理解,也同样将这一场战争命名为不同的名字。
简单来说,所有人都在争夺对这一场战争的“命名权”,因为这象征着地位。
知识界、或者说学界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那群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学者、所谓的文人,并不是什么洁白的兔子,而是从古至今最为邪恶、愚蠢、贪婪、肮脏、怯懦、胆大妄为、贪欲享受的集合体。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要排列出两种最肮脏的人,那么“没有信仰的政治家”何“没有信仰的文人”必定断层式的前二。
他们中诞生了无数的“学阀”。
直到某一年,一位天纵之才诞生,写出了一本巨著“华夏战争史”,其中将五场惨烈的战争单独列出来,最后将其命名。
关于这场战役的命名权争夺之战才结束。
最后,这场战役被命名为。
“伐天之战”。
这是历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