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
虞昏帝的改革使得大虞陷入一部分细微混乱的同时,也使得大虞的“文化”昌盛起来。
后世中的史学家们研究得出结论,大虞朝文化最为鼎盛的时候就是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小调——最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出现了新的舞蹈风尚、如掌上舞、做歌舞等等,也涌现出来了一批大诗人、大文人。
这种虚假的繁荣持续了十年,便被大虞的下一位皇帝终结了。
“安平帝”。
安平帝何许人也?
虞昏帝的长子。
安平帝自幼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诗词歌赋、更不喜欢那些靡靡之音,所以安平帝不受到虞昏帝的喜爱,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了机会悄然出宫。
野史记载,安平帝年幼的时候在深宫中长大,后来便化名居住在官渡陈氏的老宅之中,整日沉迷在拙身楼的书籍里无法自拔。
待到后来回宫之后,又整日沉浸在藏书楼中。
一部分史学家认为这便是历史的真相,因为后来的安平帝实录中所记载的安平帝的确是这样。
甚至说“帝少时爱读书,不分昼夜。”
安平帝长大之后,被虞昏帝立为太子——因为他是嫡长子,且没有犯错、且十分贤能,所以哪怕虞昏帝再不喜欢这个和自己相反的孩子,也得捏着鼻子立安平帝为太子。
安平帝成为太子之后,也逐渐的开始接受政务——他表现出来了对于科举制的强烈不满。
他与他的先祖“建武帝”相似,都秉持着“文不能为民所用,便为废纸”的思想,并且多次怒斥那些依靠着诗赋、歌舞考上来的大臣为“废物”“无能昏庸之辈”。
父子二人之间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安平帝毫无疑问的——发动了宫变。
结局很明显,安平帝获胜了。
虞昏帝被赶去了行宫之中当他的太上皇,虞昏帝对此也没有表示太多的不满,因为他终于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诗赋以及歌舞了。
安平帝对虞昏帝还不错,没有短缺了他的东西。
毕竟虞昏帝就算不是很喜欢这个长子,也依旧对他十分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