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用最大号的松鼠毛水彩画笔,蘸着钴蓝为主的灰色,轻轻点在画面上。
水和色流动极快,在画笔引导下覆盖了一块纸面,又与周边的底色碰撞,形成部分山坡暗处的色彩。
他继续用画笔铺设颜色,笔尖几次刻意的停顿,让颜色在纸上留出米粒大小的空白,像是大小不一的珍珠。
姜哲把画笔在擦笔布上蹭了几下,然后用笔尖快速点过调色盒里的几种颜色,在调色盘上略做旋转,不等笔上颜色完全混合,就开始铺设新的色块。
他把中景和远景的部分颜色融合后,停笔观察片刻,拿起一块塑料板,将部分颜色刮掉,形成民居的亮部。
经过几次渲染,一幅暮色中的风景画稿完成。
姜哲等稿子干透,再次审视画面,觉得不太满意,就把稿子拆下,换上一张新纸。
工作台上已经有一摞16开大小的稿子。
姜哲的新稿子,表现清晨的村落。他把白色与其它灰色融合,变成有色彩倾向的灰白,点在房屋以及墙壁院落的位置。
灰色与其他颜色融合,形成模糊的灰色快,让画面的部分变得朦胧,似乎有云雾流动的感觉。
姜哲发现这个意外效果,把营造特殊效果的过程记住,又开始用半透明色点染树丛。
因为村子民居的高低位置不同。他画高出民居时,用浅色画房顶,深色画墙壁;画山脚民居时,就反过来用。等画面的虚实层次出现,就停笔观察效果。
他对这幅稿子比较满意,就将其贴到墙上。
一面墙上,已经贴了七八张同样大小的色彩稿。
姜哲后退几步,观察这些比较满意的稿子。
这些稿子分别表现拂晓,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等不同时间里,村落的不同效果。因为光线的不同,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色彩倾向,有的偏冷,有的偏暖。
所有稿子都没有过多的描绘细节,只是解决色彩层次和搭配的问题。
今天上午的时间,他一直在画色彩小稿,就是为了在创作正稿之前,力争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姜哲发现有几幅稿子的色彩,因为晕染层次的原因,出现了特殊的光影的效果。
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