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的证据表明秦王确实是罪大恶极,非人君之选,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的。毕竟这事儿,也很难说是不是对手在故意往秦王身上泼脏水的。这可是“神器”之争,再怎么样匪夷所思的手段使出来,那都是不奇怪的。
相对而言,选择站队宁王的人,则多多少少有些投机主义倾向的。他们显然是因为皇帝的个人好恶,才做出这样的选择的。毕竟“嫡长子继承制”,还是要更深入人心、更符合宗法制度的,这一点不说他们这些当官的了,就是普通百姓也普遍是这般认知的。然而,他们却依旧选择挑战常规,去支持宁王,这无疑是冒险的。但有些人却总是喜欢富贵险中求,本着“风险越大、收益越多”的理念,打算“以小博大”。毕竟支持秦王还是主流的,自己再怎么上赶着去,也只不过敬陪末座而已。而有这样想法的人显然也不在少数,这也是这些年以来宁王在与秦王的竞争中,始终能够与其分庭抗礼的原因所在。
而多年以来,皇帝始终不愿意应许多臣子的请求,将秦王的继承权予以明确的确认,并有意无意地对于宁王诸多偏袒,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那些支持宁王的人的信心。虽然,这事儿肯定会引来朝野的非议和不满,甚至引发内斗,但若是皇帝坚持如此,宁王还真的是有很大机会的。毕竟,皇帝理论上是有最终决定权的,若是他一意孤行,非要“废长立幼”,别人又能怎么样呢?当然,皇帝自然不是什么不知轻重的人,他显然也是顾忌多多的,这也是“东宫”一直空了这么多年的原因吧。
没想到,这一件难解难分的事情,却因为皇帝的意外病倒,变相的有了立即就得到解决的可能。因为此次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秦王与宁王之间真正的、直接的、正面的交锋,也可能这便是最后一次,双方都盼着一战定江山。
陈庆之“咳咳”了两声后,说道:“陛下暂时不能亲政,然而朝廷迫切需要一根主心骨,以避免权力真空,稳定朝野人心。所以,临时召集诸位同僚,共开大会,便是要让我们选出一位合适的人选,履行“监国”之责,代陛下理政。希望诸位都能够本着一颗公心,去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现在,投票开始,诸位请自行于分发的木牌上写下支持的人选,是秦王殿下亦或是宁王殿下,然后将木牌放到周老太师及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