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呀,说实话,年轻时我跟着有田叔(罗文他爹)干这窑子的活。”
“那时候,工钱虽不高,但在村里还是不错了。好歹每个月有收入。”
“在大部分村里人都只能靠种地,土里刨食的时候,我每个月还有工资,真的可以了,勉强能糊口吧。
至少一家人手上有点余钱,不饿肚子。”
“后来窑子停工了,我就回家种地了,
说实话,就家里那点土地,养不活一大家子。”
“我偶尔还得出去帮人干一天半天的活,打打零工补贴家用。”
“后来,这窑子又开工了,这一干又是十多年。”
“咱们抛开钱不钱的不谈。”
“说句实在的,我在这窑子里干了大半辈子,还是有点舍不得的。”张叔忍不住感慨。
其实这些年罗文两父子,也没亏待大家。
这些年还好些,大家去市里找工作更容易些。
往前十多二十年,张叔他们年轻时,那工作是真不好找。
是村里人不愿意进城打工吗?
是根本找不到工作好不?
就连扫个厕所的活,都得靠关系,熟人介绍。
那年代,大部分人家也只能在家种地。
当然也有实在穷怕了的人家,心一横,直接背着包去外省闯荡,找个糊口的干着,一家人活下去的再说。
“谁说不是呢,我们这年纪也找不到合适的活了。”
“如果窑子关门了,我就回家种种地算了,每年卖点辣椒也行。
帮家里做做饭,干干家务,也给儿孙们减轻点负担。”王叔说着自己的打算。
王叔现在也50多岁了,干了一辈子活,准备等窑子干不下去了,就准备回家不干了。
回去种点小菜,每天去卖点菜,也挺好。
每年再承包两亩地种辣椒,这样每年也能有点收入。
反正儿孙都大了,也不需要自己养家糊口了。
自己赚点钱,够花,不问儿女要钱就成。
“要我说,你俩就放心吧。”王叔见杨建强愁眉苦脸的样子安慰道:
“就算这窑子不干了,去找找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