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明白。”
“我这里还有一本画册,你拿去,照着这模子把北帮的那些稀少的石头嵌进去,做成簪子,或者手环,香料我也给了你一个方子,拿去照做,做出来的成品,拿过来先给我瞧瞧。翠珠,你去匣子旁边,把我平时画好的宣纸拿过来。”
“是。”
黄桥接过宣纸翻开一看,心里对世子妃的敬意又上了一层,“多谢世子妃的信任,小的定不会让主子失望。”
“去吧。”姜芷惜嘴唇轻抿,黄桥倒是个踏实的好帮手。
再过半月铺子一开张,要么亏,要么赚的盆满钵满。
想到此处,她便想起城北的事来。
“翠珠,道长来消息了吗?”姜芷惜侧目问道。
“世子妃,道长已经派人过了,说是棚子已经搭建好了,不过,那些粮食运过去,被北城的守将扣住了,现在道长去了衙门报备,等待衙门给个路引就好了。”翠珠解释。
“还有这种事?为何要扣粮?”她放下手里的册子问道。
“听说外城的粮食都涨价了,为了维持京都的稳定,粮食只让进,不让出。”翠珠一边沏茶一边道。
正在躺椅上休憩的顾珩眸子一眯,“翠珠,你是从何得知?”
“回世子爷,兄长回来告诉奴婢的。”翠珠转身行礼回话道。
顾珩展开手里的折扇,心思深沉,囤粮才短短二十来天,京都不可能这么快有消息,若是此事户部发出的政令,只能说明一点,京都已经有人在囤粮,这个人是谁?囤在何处?
“夫人,施粥为何设在城外?”顾珩从位置上起身,收起折扇问道。
“因为衙门不准,说流民不好管理,怕上面问责,就把我们的摊位赶走了。我想了想,只有城外最安全,放在路边,恐怕引起官兵追查,索性设在山头脚下,一边施粥,一边猜忌药材,那些流民睡在简陋的帐篷内,也好有个容身之所,男子进山采集药材,妇孺在家挑选洗净药材,若是管理得当,她们也是有条活路的,哦,对了,城东的铺子,卖缎面的那家,我给改了,做成药铺。”姜芷惜抬眸。
“你有看店的大夫?”顾珩眸光一眯,她什么时候弄得这些,为何他从没留意过。
“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