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启动紧急场地寻找计划。陈宇和苏瑶带领部分成员,迅速在城市里搜索所有可能的替代场地。他们兵分几路,争分夺秒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个电话,他们都充满期待地拨打出去,详细介绍我们展览的情况和紧急需求。每一次拜访,他们都带着满满的诚意,希望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大多数场地要么档期已满,早已被其他活动预订;要么场地条件不符合展览要求,空间狭小、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我们展示艺术品的需求。希望一次次地落空,但大家没有丝毫气馁,他们互相鼓励,继续马不停蹄地寻找下一个目标。
就在我们感到绝望之时,苏瑶传来了好消息,她联系到了一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文化艺术中心,那里场地宽敞、设施先进,而且档期正好有空余。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团队成员们立刻前往考察。走进艺术中心,宽敞明亮的空间、先进的照明和通风系统,以及灵活多变的展示区域,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里简直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展览场地,仿佛是命运在黑暗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但当我们与负责人商讨租赁事宜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租金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此时,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容不得我们有太多犹豫。我再次发挥沟通协调能力,向艺术中心负责人诚恳地讲述我们的困境和展览的意义。我从我们团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到为了这场展览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再到展览对艺术传承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讲得情真意切。我希望他们能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努力,给予我们一定的租金优惠。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谈判,我们终于说服了对方,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租下了场地。那一刻,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还没等我们喘口气,另一个意外接踵而至。负责展品管理的小王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地说:“不好了!那件最重要的融合失传技艺的雕塑作品,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被磕坏了一个角。”我们急忙赶到存放展品的仓库,看到那件凝结着团队无数心血的作品,如今破损地躺在那里,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这件雕塑作品不仅是展览的核心展品,更是我们探索失传技艺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标志性成果,其损坏对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