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何雨柱决定是时候上马 2000 立方的大型高炉。在他看来,唯有如此巨大规模的高炉才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等成本。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除了庞大的高炉本身,他还有更为长远且全面的布局。他深知高炉尾气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与 2000 立方高炉建设同步推进的,还有一套先进的高炉尾气回收处理装置。通过这套装置,那些原本可能被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将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建成一座颇具规模的火力发电站,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当然,对于红星钢铁厂而言,仅仅追求产量的提升远远不够。何雨柱心中十分清楚,想要真正屹立于行业之巅,必须在产品研发方面狠下功夫。
一方面,要致力于研发出性能更为卓越的各类钢材品种;只有研发出更多品类的钢铁产品,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则需投入大量精力对现有的轧钢生产设备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改造。其最终目标便是攻克难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 12 米轧机。一旦达成此目标,就能为大规模生产高品质的冷轧薄板和热轧薄板奠定坚实基础。
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红星钢铁厂向着年产 1000 万吨钢铁的伟大目标奋勇迈进,并有望成为兔子国中首个实现这一壮举的钢铁巨头!
而且伴随着《国营工业企业条例(草案)》这一重要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红星钢铁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裕的资金如同一股强大的动力源泉,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各个项目的研发之中。
只要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发展,那么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红星钢铁厂必将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闪耀于全球钢铁产业的浩瀚天际,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翘楚。
当顺利完成了针对红星钢铁厂的详尽发展规划之后,何雨柱将目光转向了同样充满潜力与希望的红星机械制造厂。这家工厂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中,明确地将重心放在了轿车、卡车、工程机械以及农用机械等领域的生产制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