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教导朱翊釴,他们认为徐渭过于离经叛道,而且徐渭连进士都不是,何德何能能够教导裕王嫡长子,嘉靖的长孙?虽然徐渭名满天下,但是在大明,中进士、选翰林在才识的标准。
任你几大才子,考不中进士,选不了翰林,都白搭。朱载坖当然明白讲官的意思,教导朱翊釴这样的美差,讲官们自己争夺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让给徐渭呢。
李春芳表示,此事由他和内阁沟通,先奏明嘉靖再说。朱载坖也认可了李春芳的方案。
第二天李春芳就将此事告知收复徐阶,事关裕王的嫡长子,徐阶也是非常之重视,当即以内阁的名义奏请嘉靖,请求为朱翊釴指派讲官,开蒙读书。
嘉靖也认为朱翊釴已经到了要读书的年纪了,召集阁臣们商量此事,因为朱翊釴是皇孙,读书的仪制又和朱载坖不同。
嘉靖问道:“诸位都是熟悉国朝典章制度的,皇孙读书,制度如何啊?”
徐阶等人详细介绍了大明对于皇孙读书的一些制度,由于大明实施藩王就藩制度,所以皇孙很少留在京师接受教育,能够留在京师接受教育的皇孙,不是像宣宗这样的皇太孙就是太子的儿子,所以资料相对比较少。
一般来说,在皇孙年纪尚幼时,先由内侍口授,皇孙方在睿龄,外庭讲读事尚有待。惟内侍之臣所系尤重,宜敕司礼监慎选左右,口授书史, 陈说民情利害,动作举止必导以正,他日亲贤讲学,基命成德之助,端在于此。
也就是说,在皇孙年纪尚小的时候,由内侍陈说民情利害和规正皇子举止的阶段, 是由司礼监选择宦官担任的。但是,自从其举行 了冠礼后,就进入了出阁讲学的阶段,一般是由翰林院遣官教导的。
但是这针对的只是一般皇孙,朱翊釴又和一般的皇孙不同,他是朱载坖的嫡长子,某种意义上说,朱翊釴就是大明现在的皇太孙,当然不能以一般的皇孙而论。
徐阶说道:“皇孙至重,宜早出外读书,旧例皇极门右房有书房,讲官以部臣或进士改翰林官充之,现在皇孙尚幼,可以由翰林院指派才识兼优之臣,轮值到裕王府上进讲。”
嘉靖看了徐阶一眼,问道:“选怎样的翰林官去进讲呢?”
徐阶说道:“回陛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