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伯,话不能这么说,村委会这么多事,而且我也经常要去镇上开会,不可能天天去给你们卖菜的,以后得你们轮流去卖菜,分账的方法我也可以教给你们。”杨俊说道。
“怎么轮流?”
“我们一共有二十二户,每天用两个人去卖菜,我给你们排一张表格,按照表格来就可以了。”
“那农忙的时候,我们哪里有时间去卖菜?”
大棚种植户不光种植大棚,他们的田也在种,农忙的时候确实是抽不开身。
想到这里,杨俊又说道:“你们就先这样去卖着,农忙的时候我们可以只派一个人去,然后再请一个人去卖就行了。”
就这样,卖菜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第二天,杨俊本来是不想去卖菜的,想来想去,还是又去了一趟沙市的农贸批发市场。
他一个一个门面挨个宣传,也给开着三轮车去进货的菜贩子宣传了一遍,让他们自己去杨家塆大棚进货,价格要比在这里拿货要便宜许多。
具体便宜多少还得看量,简单来说看是贩子还是菜商。贩子一天进一百斤菜,每斤便宜一个毛钱,他开个三轮摩托去,可以省下十块。而菜商可能要进一千斤菜,他们要开小卡车去,利润小了他们不会去。
杨俊宣传了一上午,还是有点担心那些菜商和贩子不去杨家塆,他便去找人用红纸写了个条幅。
“岑河杨家塆大棚蔬菜基地,欢迎菜商调菜。呃,杨俊,你搞这个有什么用啊?”卖菜的妇女将条幅展开,问道。
“打广告啊!我去借个梯子来,咱们把它贴上去。”
当即,杨俊从管理处借来了梯子,将条幅贴了上去。
当天傍晚,就有一辆三轮车直奔杨家塆大棚而去,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两口子以卖菜为生。
沙市其它地方的大棚起步早,都有了稳定的客源,价格高且坚挺,菜到他们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利润了,今天他是过来碰碰运气的,看这边的菜会不会便宜一点。
大叔先是在大棚里转了一圈,看着种植户在忙着采摘、整理蔬菜,他一家一家问,也不急着进货。
这群老实的农民这辈子都没做过生意,见生意主动上门,都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