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半世已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么痛的悔悟啊!
珍惜眼前人,珍惜时间,珍惜缘分,因为时不我待!
有一首歌叫《我想去桂林》,是这样唱的: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是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真不容易!潇洒走一回,很多时候就是奢望。
我们要不停地行走在路上,不要去等待什么“万事俱备”的时候,永远都等不来“只欠东风”的时候。
时间过得飞快,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有什么念头尽快去行动,有什么计划尽快去实施,有什么理想尽快去实现。
岁月不饶人啊,时间对人就是非常残酷的,很多人很多事,说过去就过去了,等我们回过神来,早已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再没有机会弥补过来了,只有悔恨终身。
所以,傅亦瑶觉得自己的以后,应该可以活得更加随心所欲一点,更加“任性、自私”一点,多疼一疼自己身边这些“小心翼翼”的人。
子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老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绝不是“抛开法律的桎梏与道德的约束、为所欲为横行无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意思,而是指“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该做的事,绝不违反律法、破坏道德、逾越规矩”。
随心所欲,随的是一颗拥有良知的心。阳明先生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个人能辨别善与恶,是源于内心的良知。人择善而从之,去除坏念和恶行,那这个人就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中华传统文化里有门哲学叫“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老人家认为一切事物的道理或规律都离不开“心”(人的意识),他还特意申明:“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
人活在心,心亡人卒。活着,其实就是活一种心态和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