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精力都放在要人留人上去了,组建和训练辽王亲军的任务也就交给郭英、杨文、张石和朱大能四人了。
一百名盔甲鲜明的御前亲军从府军卫被直接拉到还在装修的辽王府,成了组建广宁中护卫最早的班底。
朱植让杨文和朱大能共同负责训练和考核。
军事训练方面,杨文用的是大明操典,朱大能用的是后世的三大条例。
这边在操练枪弩刀盾,那边在练习刺杀操,外加走三大步伐,口号喊得让人有些聒噪。
一支小小的百人队,竟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训练方法,两种训练理念。
这在大明军队中,无论是边军还是京军,恐怕都是独一份了。
杨文和朱大能很快冲突起来,官司打到朱植这里。
朱植想了想,觉得饭还是一口一口的吃,先搞一军两制吧。
他让杨文带七十人按大明操典进行军事训练,让朱大能带三十人按后世新法进行训练,等大能的兵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后再全面推广新的训练方法。
张石抽空给提辽王提了个醒:“这士兵都是文盲,恐怕培养价值不大啊?”
朱植觉得张石提醒得非常好,连忙请铁炫、骞义等几个闲得蛋疼的王府属官到军营分别教士兵算术和识字。
他让二人大儒转告各位士兵:“辽王殿下说了,没有文化的士兵是没有出息的士兵,等你们能够认识一千个字和一千以内的四则运算后,王爷还将亲自教导你们兵法。”
在普通士兵眼里,王爷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能让王爷教兵法是什么待遇?
这一管鸡血打下去,士兵们哪怕凿壁偷光,把眼睛熬瞎也得学习啊。
为了帮助士兵们学习,辽王不得不发扬凿壁偷光的精神,收集了一百多个在古代已经简化的常用汉字,也可以叫错别字,又让铁炫和骞义再简化一批,方便士兵们识字。
当然这也不能说叫错别字。走的人多自然成为路,用的人多了自然成为规范字,就像后世在英语基础上发明的霉语,错别字连篇,照样流行世界,念错了还可以美其名曰华府音,比轮敦音还拽。
辽王还让大能没事还组织一些小考试、小演讲,题目很简单,无非是写一篇或念一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