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在众多头人中献礼最重。
他不仅进献了参茸和溃逃到乌拉地盘上的三百户蒙古人,还献出了一双儿女,说是专门服侍辽王殿下,弄得朱植哭笑不得。
不过,当他听说这个头人的儿子叫亦失哈时,猛然想起历史上曾为大明开疆拓土数千里,和郑和齐名的水师名将易信来,他的女真名字好像就叫亦失哈!
乌拉头人告诉辽王,亦失哈时年幼时曾被蒙古人抓去并被阉割当了太监,只因这次纳哈出被明军击败,他才得以乘机逃了回来。亦失哈精通汉、蒙、女真数种语言,熟知松花江两岸地形水情,可为辽王身边的通译和向导。
朱植认真审视了一下眼前这个女真男孩,十七八岁,也许是因为被阉割的缘故,有点文文弱弱。
见辽王一直盯着自己,亦失哈却毫不怯场,双目炯炯有神,竟然抬头直视眼前这个屁大的王爷。
朱植顿时觉得很没面子,决定先考察考察再说。
七月八日,朱植在亦失哈的向导下,前往位于松花江上游的乌拉部落继续考察。
在后世的记载里,那里有一个叫吉林乌拉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吉林城,地处松花江大拐弯处,上下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激,十分适合利用水力冶炼。中下游水深岸阔,适合舟师行动,可以直达金国故都上京阿城即后世的哈尔滨附近,进而抵达黑龙江,最后向东通向大海。
等朱植一行到达乌拉部落聚集地的时候,亦失哈充分展现了他活地图的天赋,带领朱植走遍了松花江大拐弯处的每个犄角旮旯。
可惜的是,亦失哈虽然熟悉这一带松花江的地形民情水情,可不识字,更不会绘图。
朱植虽然会绘图,却不知道前世松花江两岸地形、民情、水情。
二人就象一个瞎子背着一个瘸子在冲锋,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绘好松花江大拐弯处两岸二十里的地形地貌和聚集村落,初步选好了船厂地址。
辽王让乌拉头人在此组织人力开始伐木,准备用作修建码头和造船的材料,待明年开春后,明军再以金银或盐茶、粮食、布匹相谢。
离开吉林乌拉的时候,朱植心中十分高兴、十分自得。
这次北上最大的收获不是再次击败赖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