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去大明扶贫 > 第137章 全力经营长春(3/5)
 很快,辽王再次在广宁大规模地调兵遣将起来。

    不过这次,他不是去打仗,而是派人到长春执行种田任务。

    马上就要到水稻育种季节了,他也不再细声细语地做移民们的思想工作,而是近乎无情地直接下达了一系列异地安置的王府命令,确保长春必须在端午节之前把水稻都种上。

    原本被张信安置在王府私产上的三千户移民首当其冲。其中除了有一千户重新安置到双辽城执行蛙跳战术外,剩下的两千户重新安置到长春地区。在辽阳等待安置的山东移民由黄湜派人送往长春。蹇义也要从盘山的广宁右屯卫中选送两千户会种水稻的农民支援长春。

    辽王还写信给锡伯国王,让其带领一千户部落百姓到长春听从明军安排,种植水稻。

    历史上的锡伯人虽然出身森林,其实又和其他林中部落又不一样,特别善于向汉人学习耕种。这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屯垦力量。

    就连不想去长春的李喜旺,朱植也没有给他面子,将他夫妻俩和去年当选的十大水稻种植高手一起撵去了长春,充当种田顾问。

    去年安置在凌海的五十名鲁王府工匠和沈庄的五百名工程队也被派到长春开发房地产,共同为移民们建好家园。

    辽王现在感到,辽西现在的资源太多了,再继续下去,辽西越来越好,将来更没人愿意到那更为偏远苦寒的长春了。

    不过辽王也不是不讲一点人情。

    他对移民们许诺:“凡是去长春或双辽的,不仅有公车接送,种田的每两户还送一头耕牛、一台脚踏式脱粒机,建房子的赏五两银子。”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即使在普遍种植水稻的江南地区,因为养牛成本太高,老百姓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耕牛,只能两人在耕犁上绑上一根杠子,一前一后地拉犁耕地,效率不及耕牛的四分之一。

    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苏州、杭州,仍然还有一些农民以锄当犁,进行繁重而效率低下的农耕活动。

    甚至到了后世王上将开发北大荒时,还是好多人以人为役,负犁前进。

    至于水稻脱粒,大部分还是手工摔打,极为费时费力。小部分有条件的,才会用耕牛拉着石碾给水稻脱粒,只是这样好多稻粒都被碾得粉碎,浪费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