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基因也会多一些。
好多人对军马、乘马、战马、马匹,骑兵、铁骑和骑马步兵概念混为一谈。
其实,只有专门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马匹才能成为军马,而其中只有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优秀军马才可能成为战马,其他的则是乘马、驮马、挽马而已。
体型高大,骨骼更为结实的汗血马、阿拉伯马自然成为战马的首选。而吃苦耐劳,耐力持久的蒙古马更适合作乘马或驮马。
最初,辽王为了保下北伐缴获的马匹,就是和齐泰这个家伙玩起了这个文字游戏,让齐泰回去换圣旨。
齐泰明知辽王是胡搅蛮缠,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把账记在张石身上。
培养战马难,培养职业骑兵更是难上加难。步兵往往有了五、六年骑乘经验之后,才可能达到骑兵人马相习的基本要求,七、八年之后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而胡人五岁能骑马,自然是天生的骑兵首选。霍去病讨伐匈奴,胡骑往往超过半数,就是这个道理。
辽王在征战辽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土骑兵,其实就像唐朝名将当年高仙芝征战中亚、李陵深入匈奴一样,虽然也是骑着马,只能算是骑乘步兵。
军马一般可以服役五到八年,战马的黄金服役期只是两到三年,培养一个优秀的骑兵更是在五年以上。
如果要建设一支拉风的铁骑,也就是重骑兵,不仅需要最好的战马,还需要人马具甲,那是相当的烧钱。
因此,不光是辽东不具备建立重骑兵的条件,就是日落西山的蒙元现在也很难组建成规模的具甲重骑兵。这也是蒙古骑兵被大明打得节节败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话再说回来,随着先进火器的不断推陈出新,重骑兵极为烧钱不说,而且在战场上越来越像呆笨的活靶子。此时再发展重骑兵,真是盲目交智商税。
在后世经验的指导下,辽王现在的打算是,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培养一批血统纯正的阿拉伯种马,并通过杂交,培育出挽乘兼备、军民通用的马种。
后世东北的三河马就有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血统,兼具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速度、耐力和灵活性,是阿拉伯战马的最好代替品,可以部分满足建立轻骑兵和乘马步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