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他们看图纸,直接用一比五十的模型晃瞎二人的眼。
只是这模型全都用后世的尺寸做了详细标注。
好奇害死猫。
郝大和沈正这时谦虚得像刚进船厂的学徒,不由东问西问起来:“殿下,你这尺寸我们都看不懂。什么是米,什么是分米,什么是厘米……”
辽王见成功引起二人的兴趣,说道:“这是造船需要用到的实际尺寸。你们造船全凭经验,不看图纸。这就会有个弊端,零件尺寸不一,不能互换,无论是建造还是维修都极为费时费力。所以到我这里造船,得先按辽东的度量衡统一标准。”
郝大和沈正连忙点头称是。
对这一点,船匠们也深知其弊,只是沿袭千年了,没人想过去克服。
辽王又说道:“就拿船只大小来说吧。你们习惯用料区分,所以有五百料、一千料之说。但是这个料只是个约数,极不准确,一千料大船换成排水量这个标准,可能是三百吨,也可能是三百三十吨,拉的货物可能是二百吨,也可能是二百五十吨。失以毫厘,谬以千里。”
沈正又问道:“什么是排水量?”
郝大也问道:“什么是吨?”
辽王笑道:“这个简单。我让蒯富和两位仙子对你们培训两天,什么都清楚了。关键是你们要想好,下一步准备造什么船?如何造船?”
两天后,辽王这才给二人制定了个章程。
第一步,所有工匠归辽海卫管理,先在广宁接受数学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学习使用后世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和度量衡,计算各式船只尺寸大小、所需原材料。
第二步,组织双方主要造船工匠深入进行技术交流,确定船只建造样式,绘制图纸,学会操作各种省力器械,加工造船原材料,制造部分造船构件。
第三步,到了第二年龙抬头后,辽王将亲自带全部工匠到金州卫选址建立船坞,先建造四艘三百吨级的小型战舰,两艘六百吨级的中型战舰、一艘千吨级的大型战舰,然后再造一批大型商船。
第四步,到了第三年春天,再到乌拉部落聚集的吉林建立内河船坞,建造用于开发松花江和黑龙江的内河船只。
在辽王亲自规划的美好蓝图面前,龙江船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