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犇答道:
“目前,像黄龙府这样的大型牛厂拥有一千头母牛,还能帮助周围农户集中代养一千头耕牛。像扶余、伊通等地的小型牛厂,也拥有三百头母牛,到了冬天再帮忙农户集中代养五百头耕牛。”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也许不要三年,辽北耕牛就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牛厂的建设进程超出了李犇最初的料想,也超出辽王的预期。辽王这时也有了新的体会,有钱就是能办事,钱到了干事的人手里,更是能办大事。
但是奖点老李什么好呢?不能也奖一个老婆吧?毕竟他老人家年龄大了,牙口不好。
辽王思来想去,奖给他儿子一个老婆,升了一级官。
给辽王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还是伊通城。
尽管他平时没怎么过多关注伊通,但是在落第秀才断事官李想的组织下,伊通发展还是不错的,兴修水利,陆续开垦水田四十万亩,旱地一百万亩。
伊通现在不仅有七千多户内地移民,还有三千多海西女真苏完部落迁徙到这里,在附近且耕且牧,慢慢向农耕文明过渡,和耕种的汉民和高丽移民相安无事,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好趋势。
很显然,李想和李犇一样,是一个在基层实践中自已折腾出来的干部,非常符合辽王的用人风格。
第一次视察伊通的辽王当场把李想从六品的断事官提升为五品的千户。
对于辽王来说,他从来不缺少官帽子,只缺能干活的项目经理。
傅安在四平也干的不错,基本完成了辽王年初交给他的任务。
不过,辽王和他聊了几次后,感觉傅安有点像秦琼的马,别看瘦,长的有内膘。
从他的谈吐和知识储备上看,这家伙的才能好像不仅限于一个小小的四平,对整个辽东甚至西域的历史地理都有一定研究。
毕竟这家伙以前不是待在皇帝身边,就是待在身为国公的傅友德身边,那见识和视野不是一般人可比拟的。
古人说将门出虎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辽王准备找机会再给他压压担子,不能拿金豆子当土豆给使了。
辽王抢在年前到松嫩平原走了一圈后,对蹇义、董兴、曹楚材、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