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天下中心”四字绕梁而上之时,殿外的风雪猛地灌了进来,烈风拂过他身上的蟒袍,扬起袍裾一角,配合着几乎独战百官的威势,让许多人一时间讷讷无言。
连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呆呆看着的小皇帝也在龙椅上目泛异彩,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叔父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人物,如此风采,彷佛是史书上那些响亮的人物亲自走了下来,让人心折。
他只是个年幼的天子,不懂得那些官员口中的许多东西,但他在北境呆了一年,足够他对自己这位叔父产生足够的了解。
看着大殿内几乎众口一词激烈反对,一个个跳出来和顾怀唇枪舌剑大战一场的官员,小皇帝在冰冷的龙椅上换了个坐姿,莫名有了些预感。
这些人可能就要倒大霉了。
迁都的事情理所当然地没有议出来个结果,虽然这是由一位藩王正式上奏,天子高坐百官议政走完的流程,但面对几乎所有人的反对,这道政令不可能通过。
眼看着顾怀退回了勋贵行列,站在了首位,一袭玄色蟒袍刺得人心神不安,部分人自然露出胜利后的得意笑容,但部分人则是察觉到了不对,眉头深深蹙了起来。
奇怪,顾怀如果真的想做这件事,为什么不趁着天子在北境的时候,直接以天子名义下一份诏书?到时候被架在火上烤的就是京城百官了,不认这诏书是在打自己忠君爱国的脸,甚至可能促成南北的直接分裂,可要是认了难道还真要收拾家当跑去幽燕那个已经打烂了的地方继续当官?
所以他为什么要带着天子回京,更是要在百官面前公然提出迁都自取其辱?
想不出来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今日朝会结束,关于靖王主议迁都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去,传得众人皆知,到时候上到朝堂重臣,下到升斗小民,怕是都要为这件事吵得天翻地覆了
在顾怀不讲道理地引发了一场风波后,朝会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今日之所以是大朝会,连那些畏冬的老臣都得爬起来上朝,除了是大魏唯一的实权军镇藩王入京觐见外,还因为这也是年幼天子正式登基的日子。
所以与其说是朝会,不如说今日就是登基大典,没有哪个官员会这么没眼色地跳出来真正议事,像靖王那样一上来就要议迁都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