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地问:“打量沉船,估计有多少呀。”小梦石说:“穿越号机器人手机介绍,据统计,南海古沉船的数量应该超过二千艘。”齐红霞说:“有这么多么?”高敏所长回答:“当然有这么多,远海最怕台风,我们的古代木船,抵御台风的力量毕竟有限。”一位瑞典海洋考古专家说过:“冲着财富而来的打捞者,他们给这些古沉船本身带来的简直是一种灾难。1999年,英国一位打捞专家在南中国海打捞清代沉船“泰兴号”时,为了便于运输和抬高价格,竟然敲碎了六十多万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将剩下的356万件运往欧洲拍卖。他们把船上能够卖钱的宝藏都拿走了,将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留在了船上。这种行为本身,破坏了我们获得信息的完整性,并且使得整个考古过程不再完整。”
沈琳特警说:“在商业打捞的疯狂‘围剿’下,中国水下考古产生了。这里不得不提到哈彻,所有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都要记住的名字。1986年4月,哈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疯狂拍卖十五万件青花瓷器和一百二十五块金锭,这是从中国南海沉船所获的文物,总价值约合二千万美元。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文物界都震动了。”
高敏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李春兰兰与贩毒集团、文物盗窃集团的人一起逃入了海底世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搜寻海底藏宝线路,他们要找出当年沉没的二千多艘船只的准确位置,妄想获得船上运送的大批宝贵的陶瓷玉器与文物。”
张洪德教授说:“那时起,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水下考古工作——这是与赢利性商业打捞截然不同的非赢利性打捞。1987年3月,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成立,同年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从此,这场围绕中国古沉船及海捞文物的赢利性与非赢利性打捞的无形‘竞争’,不再是民间的事情。中国‘国家队’开始为了国家利益,引领非赢利性打捞。如今,20年过去了,西沙沉船考古和‘南海一号’打捞,成为这场无形‘竞争’的延续。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一些人,甚至采取野蛮手段,用炸药炸开沉船表面,非法打捞出大批瓷器,对沉船遗址,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遗憾的是,中国国家打捞队伍,在技术上并不逊色,不过在效率上竞争不过商业打捞。”
沈琳特警对陶景山院长说:“支持李春兰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