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证明我们国力到了,影响力到了,被世界认可了。
但是呢,人民就都生活幸福了么?
不是的,那些看不到的角落,那些工厂,那些车间,那些一个个小作坊,那些没有上过学就投入无休止工作的年轻人,那些一文不值的青春,没人看到。
他们托举起国家的工业和快速发展,却又像是大海里的每一滴水。
人们只见大海不见水。
他们就像螺母一样,一辆汽车,一台机器,身上全是螺母,但没人关心螺母,他们“消失”了。
宋盏也就以此为文章的立意,去讨论国家崛起下的明面和暗面,那些不被关注的角落,那些无人在意的青春。
而这,正是作家们最关心的,所谓小人物与时代脉搏的关系,社会的伤与痛。
宋盏把自己的见闻用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以21世纪后国家发展的20年为维度,近乎纪实和预言结合的方式,描述着“螺母”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表达着自己的主题,为社会机器中的“螺母”呐喊。
莫文扬也没有再继续走,就留在宋盏的身后,他知道自己不用再看了,这个考场里,不会有比这更好更深的文章。
如果说其他的文章还停留在追逐辞藻和结构,那眼前的这篇文章,已经触及到文脉传承与时代意义。
莫文扬相信,哪怕一字不改,直接将这篇文章发出去,也是足以引起热议,甚至可以被主流刊物纷纷转载的。
宋盏写到最后一段,停下来扭了扭脖子,不小心碰到了莫文扬教授。
“对不起老师,我……”宋盏就要道歉。
“不,不要让我打断你。”莫文扬教授默默后退半步,“你继续。”
莫文扬知道自己再站在这里,只会给考生压力,他默默记住试卷左上角的学生名字和考号后,依依不舍地离开。
有些遗憾没有看完,只能交卷后欣赏了。
冰城一中,106号考生,宋盏。
莫文扬坐回监考位置后,将上面的考生信息拿笔记录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宋盏也完成了最后的润色,他没有急于交卷,优秀的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他还在打磨。
直到3个小